“电影就是这样一种爬行动物,它必须贴着故事的地面匍匐前进。”
——迈克尔·哈内克
本周明德放映哈内克的《白丝带》,一部没有结案的悬疑片,一段没有幽魂的鬼故事,一则没有教训的历史寓言。
白丝带 (2009)

原名:Das weiße Band –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
又名:白色恐惧(港) / 白色缎带(台) / 白色丝带 / The White Ribbon / Le Ruban Blanc
导演/编剧:迈克尔·哈内克
片长:144分钟
语言:德语(配中文字幕)
类型:剧情 / 惊悚 / 悬疑

导演背景
迈克尔·哈内克(Michael Haneke)是当代欧洲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出生于1942年,母亲是奥地利人,父亲是德国人。哈内克的作品直视生冷的现实,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在镜头语言上都保持着高度连贯性。他的电影始终关注着日常生活残酷的一面:无意间的欺压,无效的聆听,阶层与特权的幻灭。
2009年,哈内克凭借《白丝带》震动四野,这部电影延续了他招牌式的冷静乃至冷酷的人物情感表达,不动如山地观照着德国历史的暴力源起,成为他电影序列的高峰。


一个村庄的秘密灵魂
《白丝带》的构思产生于1980年代,当时哈内克想拍一部关于德国北部平原的金发儿童的电影。之后,他开始大量阅读德国十九世纪生活习俗的相关书籍。
此部电影里的大量细节都来自哈内克阅读的那些描述德国乡村生活和家庭教育模式的非虚构作品。比如让儿童系上白丝带这个想法,就是他从一本出版于十八世纪专门教授家长如何抚养出拥有纯洁心灵孩子的家教手册中提取出来的。
《白丝带》以黑白影像呈现,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北部一个村庄中接连发生的诡异事件。在压抑、暴力与猜忌的侵蚀下,人人都在为一种无形的罪恶或恐惧而活。而孩子们——那些被系上“白丝带”以象征纯洁的下一代——似乎隐藏着最深的秘密。


在极端的秩序之下,一个村庄如何被政权、神权、父权牢牢把控?身系“白丝带”的少年团体,会成长为什么样的大人?
哈内克以他一贯冷静旁观的风格叙事,让观众自行拼凑真相。正如在《隐藏摄像机》(2005)中,究竟是谁拍摄了那些令人不安的监视录像?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确定。
线下观影 × 《白丝带》

放映人:阿伟
时间:4月19日(周六)19:30
地点: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3号皇朝阁
报名费:38元/人
报名方式:添加明德影像微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