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购物车里没有产品

明德活动|“非历史”“不合时宜”

“⼀个⼈如果没有遗忘能⼒,那他就完全不可能⽣存。⽤⼀句简单的话来总结我的思想:无论是对⼀个⼈、⼀个⺠族还是⼀种⽂化来说,睡眠不⾜、反思和不适当的历史感,都会伤害并最后毁掉其作为⽣命体的⾃⾝。”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Part 01.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

安塞姆·基弗和维姆·文德斯都出生于1945年。用文德斯自己的话说,我们在同一个废墟之国度过了童年,这个国家的自我形象已被摧毁

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基弗,被称为“第三帝国废墟上的画界诗人”。用砖石瓦砾与枯草展现人与历史以及自然宇宙的关联如同经历过二战的博伊斯选择的创作材料是承载着濒死体验的油脂与毛毯,基弗作品中的稻草和枯萎植物也源自极具脆弱性的生命体感。

维姆·文德斯也是一个依凭着历史宏大叙事进行创作的电影导演。他所拍摄的《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是对艺术家本人的一次完整的近距离接触。关于死亡,关于记忆,关于存在,构筑了艺术家创作语汇与影像语义的多重文本。

文德斯在导演手记中说,“安塞姆的作品数量惊人,内容复杂,涉及神话、历史、炼金术、天文学、物理学和哲学,刚开始会让人觉得难以攀登。但随着拍摄、足迹探寻过程的推进,我豁然开朗。”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文德斯追寻基弗的足迹,从德国故乡到他目前在法国的居所,将他的人生阶段与他五十多年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地点联系在一起。镜头几乎是在这名艺术家编织排布的空间中游走,从童年的叙事性重构进入新世纪至今,见证基弗在他的“城堡”中对坟墓与废墟的不断挖掘。

很遗憾我们此次只能放映本片的2D版本,希望大家能从文德斯与基弗构筑的历史记忆中,找到个人情感的共振。


Part 02.“非历史”“不合时宜”尼采读书会

德国电影导演文德斯和艺术家基弗在影片中所作的(无声的)大师对话令人震撼。其中基弗在1960年代末创作的行动作品《占领》系列是进入这位艺术大师创作生涯的门径。

《占领计划》(Occupations),1969。

这个系列作品重复搬演的致敬姿势引发了争议,对某些德国观众来说更称得上是令人发指。它们是年轻基弗的胡作非为吗?是不义之举吗?我们将在读书会中从尼采的非历史思想入手探讨这个问题。

在写于1874年的著作《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里,尼采谈到一种“在自我存续期间非历史地进行感觉的能力”,又鼓吹遗忘的必要性,反对历史学,批判“客观性”与“科学性”,主张历史只有为个人乃至强人的生存服务,才有必要存在。“历史”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惹来尼采如此毒辣的鞭挞?他的非历史思想,读者又要作何理解呢?

转眼已到2025年,机器智能的发展势头锐不可挡,在生成式AI的对话框里,知识变得愈发廉价,然而就在这个年代,尼采从前不合时宜的思想兴许能够产生回响,收获当下读者的共鸣。

在这次读书会,我们将带着以下视野来重新阅读尼采作品:

    ·反对历史知识,建立朝向“未来”的历史学。

    ·培养判断力比占有知识更重要。

    ·时局变换不安,生命在生成的洪流中激荡,历史学要与之匹配,也必须成为“生成的历史学”。

本次读书会还会论及另一位同样引人入胜但也同样惹人费解的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那篇关于历史的思考笔记:“论历史的概念”,其中,对尼采《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的几笔引用,也是解读这篇笔记的关节。对于这篇笔记的主旨,本次读书会将一并给予说明。

观影《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 共读《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谢谢您的支持!
明德影像
明德影像
明德影像是一座人文档案馆,线下资料馆坐落于地扪书院,致力于数字档案保存与公共教育研究

最新文章

美国正在摧毁全球经济吗?

——当前这一经济不确定性时代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基弗:炸弹是我童年的塞壬

文章摘自德穆兹和基弗之间从2003年春天至2009年之间的谈话集成的访谈录

招募 | 走近“千三侗寨”,一场饮食人文与生态技艺的田野考察之旅

7月25日-28日,4天3晚,与曹雨老师一同考现侗乡,感受地扪的山川作物与工艺风度

小疯鸟×明德读书会《美国的反智传统》

反智并非某个国家的“特产”,而是现代社会在知识体系高度专业化与民众对知识阶层的高度不信任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

相关文章

更多

基弗:炸弹是我童年的塞壬

文章摘自德穆兹和基弗之间从2003年春天至2009年之间的谈话集成的访谈录

对话文德斯,谈爱丽丝漫游城市与宝丽来摄影

BFI对谈文德斯,宝丽来与数码摄影和传统摄影的异同,爱丽丝漫游城市得到修复,文德斯甚是欣慰。

电影私塾 | 地球之盐

Salgado他是巴西人,当然呢他说的是葡萄牙语,但是大家要记住巴西事实上有它非常沉痛的一段历史,因为他们南美洲最早给欧洲西班牙葡萄牙,他们过去把他们事实上是宰得很惨的。

电影私塾 | 谈谈公路旅行

八月,我们开设了电影私塾“公路电影”主题研讨班​。通过一个月的观影、阅读、深入讨论,参与者再结合自身职业或生活经验做出自己的小报告,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歧路》:彻底的超脱,彻底的真实

在2002年的《错误的行动》音频评论中,维姆·文德斯对歌德1795年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徒》做了两个启发性的陈述,该小说是其电影的名义来源。首先是写剧本的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没有使用小说中的一个字的对话,也很少使用小说中的行为。

歌德文集第二卷: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译本序——冯至

歌德在他晚年写的《纪年》(Annalen)里,叙述到一七八六年时,关于《维廉·麦斯特》写了几句简明扼要的话:“《维廉·麦斯特》的开端起源于一个对于这伟大真理的朦胧的预感:人往往要尝试一些他的秉性不能胜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