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施塔特
- 反智的复杂性包含着有许多交点的不同态度与观念,将这些态度与观念聚集起来的是对思想生活、对被认为代表思想之人的生活所存有的怨怼与怀疑,和贬低这种生活价值的倾向。
🔺
在一个知识剧增的时代,为什么“反智”的观念和行为却在全球蔓延?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的内在或许都潜藏着反智情结,但为何偏偏在知识愈发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反智主义开始盛行?
“反智”是一种非常特殊而矛盾的社会现象,反智者也并非像我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只一味地敌视知识。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爱恨交织的,在赞同中加以拒斥。如果是这样,我们又如何理解美国历史中的反智潮流?当知识分子成为众矢之的,反智主义是否已悄然渗透进现代民主制度的骨血?

本期明德读书会,我们一同走进霍夫施塔特的代表作——《美国的反智传统》,讨论美国历史中根深蒂固的对知识与知识分子的敌意,以及这种“反智”的情绪如何持续左右美国的政治轨迹——从早期宗教运动到麦卡锡主义,从草根民粹到“特朗普2.0时代”。
这部荣获1964年普利策奖的著作,不仅是余英时先生分析中国思想史中“反智倾向”的重要理论参照,也在如今美国社会政治文化发生巨变之际,为我们反思当下提供了多维的观察视角。
此次读书会,我们期望一起探讨:
什么是“反智主义”?它如何影响公共生活?
美国的反智传统与新教文化、民主政治、教育传统、实用主义之间有何深层联系?
反智仅仅是一个美国现象吗?如果它是一个超出美国社会的普遍现象,那它是否由人性中的某一种固有要素决定?
如果“反智”无可避免不可消除,我们怎么去面对自己和社会的“反智”?
在民粹话语高涨的今天,《美国的反智传统》仿佛早已预示了这一切。但霍夫施塔特的视野并不止于美国。他指出,反智并非某个国家的“特产”,而是现代社会在知识体系高度专业化与民众对知识阶层的高度不信任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是一个全球性难题。
🔺

书目:《美国的反智传统》
主持人:youkee(明德影像主理人)
特邀嘉宾:Josef(记者,美国时事观察者,中东欧文化研究者)
时间:6月15日(周日) 19:30开始
地点:小疯鸟与魔鬼鱼二楼(广州海珠区南华西路141号)
参与方式:客服号报名,免票,场地低消一杯
欢迎带书入场,建议提前阅读章节,开放对话现场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