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购物车里没有产品

山中的少年

地扪的水是很有意思的,这个村子地处河谷,两侧都是高山,山上森林密布,林中涵养的水,通过千百道溪流汇入河谷。整个黔东南地方的群山,大概都是这样的情况。地扪的水是汇入乌下江的,乌下江又在剑河县河口乡汇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湖南怀化黔城汇入沅江,沅江汇入洞庭湖,至岳阳入长江,然后奔流三千里直到东海。

地扪北面的山那边的水,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北坡的溪流要汇入育洞河,育洞河汇入都柳江,然后先后汇入黔江、浔江,过贺州后称西江,然后东进珠江三角洲,最终流入南海。

所以我在地扪仰望天上的云彩时,就会想着,你若飘到山北去下雨,那水就要到广州去,你若在山南下雨,那水就要流到上海去。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那都是充满郁燥的地方呀,哪比得上在山中的自由自在。

这趟去地扪的天气很好,不比去年五月的时候,天天下雨,溪水混黄泛着泡沫。不过在与农民聊天的时候,他们总说天太旱了,自从去年开春以后,雨水就从没有下足过。

趁着好天气,我们打算探访一处“秘境”,说是秘境其实也不太准确,这地方早就被当地人磡踏得清清楚楚了,只是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处城市里难得一见的风景。

沿着地扪溪一路往上,可以溯溪直到一处深潭,当地小孩经常到那里去跳水,也就是一般暑假前,学校都会特别强调不要去的那种地方。我从小生长在城市里,学游泳也是在游泳池里学会的,并没有这样的体验。听到有这种地方,心里还是很向往的,但又稍微带些担心,毕竟游野泳不同游泳池,水的深浅不好判断,也没有指望得上的救生员。但转念一想,我也曾在海里游过,水潭再深也深不过大海,况且也没有海里那样的大浪和急流,应该还是可以一试的。

于是一路到了山脚下,这里的溪面比较宽,水也很浅,水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山石,开头几十米几乎不用把脚沾湿就可以沿着石头跨过去。走过头几十米以后,慢慢开始有一些坡度了,石头也变得大了起来,这时就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去。爬上几米以后,前面出现了一个水潭,水潭的水不深,也并不清澈,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底,到对面大约有六七米左右的距离需要游过去。

看到同行两个伙伴都游过去了,我也把心一横,脱下拖鞋,套在手上,然后慢慢步入水中,没几步,水就已经没过了腰,很凉,但这时气温颇高,并不觉得冷,反而有清凉的感觉。再往前就不能踏着底走了,于是下了决心,向前一跃,开始游了起来。划水大约三四下,就摸到了对面的石头,石头上都是苔藓,很滑,不太好攀住,但旁边有些树枝横出,抓着树枝,也上了岸。

过了第一个水潭以后,路更不好走了,坡度增加了不少,乱石之间也很难找到下脚处。且我从小不曾赤脚走路,脚下没有厚皮,踩到石头上非常疼痛,反而是用手爬还舒服些。

手脚并用着再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又到了一处水潭。第二个水潭明显比第一个更深一些,但比第一个小。如前一次一样,我仍是走在最后,两个伙伴已经游过去了。这是山上下来一个本地少年,站在高处端详我们一行三人许久,然后又走到潭边,看着我们,也不说话。伙伴问他,他才说在上面的水潭玩水,伙伴再问他为什么不在这里玩,他说:这里淹死过人。

听到这话,我心里猛地一沉,第一个念头是想转身回去,但伙伴都说,往上很快就到公路边了。再一想,独自返回风险可能更大,且倒着往下爬更不容易。我这时已经感觉有些累了,再往下走个把小时,恐怕体力更难支持,不如还是从这里过去的好。

但一想到这里淹死过人,心里还是挺发麻的,我从小就听说溺水的鬼找替身的故事,万一在水里被枯枝水草什么的缠住了脚,岂不是就应了谶?于是特别嘱咐伙伴,务必要在水边接应。然后挑了一处最近的距离,往水里一跳,一触水面就立即开始划水,才一两下,就攀上了对面的岩石。有惊无险。

从第二个水潭往上没几步,就看到了最后一个水潭,这个水潭看起来比前两个更深,是一处凹进去的山窝,一面有一块巨大的板岩,大约高四五米。我走到第三个水潭边的时候,那个少年正在从板岩上往水里跳。噗通一声,浪花溅起两米多高,然后那个少年就从水里钻出头来。看着我们笑。

这少年大概十岁左右,个子已经长到一米五左右,当地人普遍不高,这个身高已经接近当地正常成年男子的高度。少年皮肤白净,略微有点胖,但是总体看起来很匀称。眼睛很大,看着觉得稚气,又很和气,眼光并不闪躲,且看人的时候带着笑意。少年的话很少,不主动张嘴说些什么,只有我们问了,他才回答短短几个字,也就几个字而已,绝不多说。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这少年的那双眼睛,黑漆漆的,凝视的时候似乎微微带着笑,没有一丝的杂意,只让人觉得温和纯净。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一旦四目相对,总会有点紧张感,但与他对视却完全没有,甚至有点放松的、被治愈的感觉。这是我此行印象最深刻的。

少年又跳了几回水,然后就离开了。我们聊起少年是从哪里来的,我说,大概是山里的狐狸、獐子变的吧,就好像聊斋里那些美好的精灵一样。

山中的少年,愿你的眼神永远清澈。

最后的话:看到这里,大家也许都很想看看这位“山中少年”到底是何模样,但是我恐怕照片的写实会伤害来自文字的想象,再说一路需要涉水,也没有带相机手机,还是给美好留一点想象的空间吧!

拍摄者:沙皮狗

谢谢您的支持!
曹大雨
曹大雨
毒舌厨师,大学老师,饮食历史作家,著有《中国食辣史》《一嚼两千年》,厨艺了得,女儿吃了都不愿下馆子,因为没爸爸做的好吃。

最新文章

观影会| 如何编织波斯地毯

对于西亚大地上的游牧民族来说,“Gabbeh” 就是生活本身。这样的地毯永不复制,因为一个故事不会重复两次

明德会客厅004|记忆的虎灵,寻找尚未存在者

8月1日 《热带疾病》观影会回顾

观影会|热带谵妄,爱是所有人都会得的疾病

在阿彼察邦的影像中做梦,褪去自我,进入(或重新进入)无限的存在。

明德会客厅003|我们生来赤裸,余下的都是在变装

5月23日《巴黎在燃烧》观影会回顾

系列观影|婚姻是一顿从甜点开始的晚餐

8月29日 19:30「食事者」系列观影第二场《法式火锅》

相关文章

更多

行走在地扪

从地扪回到广州后,我们收集了学生的作品,也是它们在地扪的见证。我们在时光艺术的画室里为他们做了一次画展——

青精饭与四月八

前几日又去了一趟地扪侗寨,对此地青精饭的传统做了一番调查。去年5月在地扪第一次吃到了青精饭,这种食品我多次在古籍中看到,印象很深,因此这次特地再来细探。

读书会|不辣不革命,中国食辣史

今天跟大家讲讲这个《中国食辣史》书里面简体中文版本里面没有包含的一些内容,主要是跟革命相关,还有其他辣椒文化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