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购物车里没有产品

青精饭与四月八

前几日又去了一趟地扪侗寨,对此地青精饭的传统做了一番调查。去年5月在地扪第一次吃到了青精饭,这种食品我多次在古籍中看到,印象很深,因此这次特地再来细探。

青精饭最早记载在陶弘景的《登真隐决》里:

“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叶五斤,燥者三斤亦可,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冷,以溲米,米释炊之。从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叶,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比来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饮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便如绀色。其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瀖者用此汁,惟令饭作正青色乃止。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溲,令浥浥。每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

杜甫《赠李白》: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

“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林洪《山家清供》也有:

“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暴乾,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煲一滚即成饭矣。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久服延年益颜。”

我原以为这种食物早已消逝在历史中,没想到竟然在一个深山侗寨里看到了它原原本本的做法,欣喜溢于言表。但后来经过多方打听,保留完整的青精饭做法和食用习俗的地方不止一处,浙东、皖南的一些地方也都有留存。这次再访地扪,心里盘算着一定要把这种食物从制法到礼俗彻底搞懂。

于是与村民约定了一起上山采南烛叶(南烛分大小两种,此为小南烛)。

20230526采摘小南烛叶ba mai. 拍摄者:沙皮狗

揉碎叶子以后挤压浸泡约2小时。

滗出汁液,浸泡糯米一夜。

在饭甑上蒸熟。

按照汉文典籍,青精饭似乎是一种与道家修行有关的食物。虽然现代传承这种食物的地方已经不太强调道家属性,但仍然认为这种食物与养生有关。当然,养生的概念也是起源于道家的。另外,地扪侗寨对于青精饭的叫法不同于汉族叫“青精饭”或“乌饭”,而是叫“糯谷”,也就是糯米饭的意思,他们也不曾听说过这种食物的汉名。地扪侗寨的本地居民日常皆讲侗语,大概这种食物的汉名就不曾在侗族人之间流行。

从历史资料来看,青精饭似乎是起源于南方的食物,南烛这种植物在北方也没有。这样一来,青精饭的起源和流布就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由东晋南迁以后的道家所发明,流行于东南一带,然后在明代由迁入西南地方的军屯或者其他汉人带到侗族地区,被侗人保存下来,流传至今。

二是由南方民族所发明,被南迁汉人引入道家传统中,南方诸民族一直保持这种饮食传统,而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带有特定功能的养生食物。

我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在所有保持青精饭饮食传统的地方,几乎都必须在农历四月初八吃这种食物。因此华东有些地方也把四月初八叫做“乌饭节”。四月初八过节的传统在南方很多民族都有,但节日的名目并不相同,我在调查的时候也特地询问了地扪侗寨的村民,他们把这一天叫做“牛节”,就是给耕牛放假,保护耕牛的日子,也会特地给耕牛准备很好的饲料,感谢耕牛的奉献之类。四月初八给牛过节的传统,侗族、壮族、布依族、畲族都有。

在我家乡珠三角地区,四月初八的通常印象是佛诞日、浴佛节。大多数节庆活动都跟佛教有关系,比如说逛庙会、擦洗佛像。大概南方汉族地区都会以这一天为佛诞日来纪念、庆祝。但苗族似乎另有名目庆祝此日,不是牛节、乌饭节、佛诞日,而是纪念苗族英雄亚鲁的大型祭祀活动。不过不管是那种名目,四月初八的食物中多有青精饭。

总而言之,四月初八是南方各民族都有的一个节日,但各民族言说的方式各有不同。这很可能是中原“大朝”有意分化的结果,一部分越人投入“大朝”的怀抱成为“顺民”,仅保持着吃青精饭的表层习俗,而丢失了原本的深层意义,叫它“乌饭节”。另一部分人则投入了佛教的体系,把原始节日改造成了佛诞日,强化了佛教的意义。侗、壮、布依、畲的牛节,很可能是传承了古老信仰体系万物有灵祭祀活动,特别强调了牛的地位。而苗族的四月八活动可能是最传统的传统的状态,这一天可能本来就是一个大型综合的狂欢节庆。

不论事实如何,青精饭和四月八总还是流传到了今天;以上关于起源和分化的种种,都是我的联想,也没有特别可靠的证据,希冀方家批评指正。

谢谢您的支持!
曹大雨
曹大雨
毒舌厨师,大学老师,饮食历史作家,著有《中国食辣史》《一嚼两千年》,厨艺了得,女儿吃了都不愿下馆子,因为没爸爸做的好吃。

最新文章

系列观影 | 巴贝特的盛宴,找回心中遗忘的恩典

10月17日 19:30 系列观影《巴贝特之宴》

观影会|幸福与面子的两难,在秋日品一颗爱情糖的酸甜

华裔导演伍思薇,用一部轻松的爱情喜剧,道出了东亚人们在爱里常常遇到的普遍困境

玛克玛尔巴夫十部佳片:“拍电影是为了呼吸”

Taste of Cinema 选出的玛克玛尔巴夫最杰出的 10 部电影

观影会| 如何编织波斯地毯

对于西亚大地上的游牧民族来说,“Gabbeh” 就是生活本身。这样的地毯永不复制,因为一个故事不会重复两次

相关文章

更多

行走在地扪

从地扪回到广州后,我们收集了学生的作品,也是它们在地扪的见证。我们在时光艺术的画室里为他们做了一次画展——

山中的少年

山中的少年,愿你的眼神永远清澈。

读书会|不辣不革命,中国食辣史

今天跟大家讲讲这个《中国食辣史》书里面简体中文版本里面没有包含的一些内容,主要是跟革命相关,还有其他辣椒文化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