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种欲望、一种“饥饿”,让我们像那位从拇指中生下来的婴儿一般,为之“格斗”。
饮食,不在人性之外,它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食物入喉,咽下了吃它的人的种种过去。
不同族群饮食习性的差异,包含着无穷尽的象征意义。
电影史上,也不乏有食物作为主角或配角出现,甚至围绕“食”建立起一种新的叙事结构。
在异质的「食物空间」中,那些日常生活与烹饪者的角色也随之改变了。
暂且将“饮食电影”的争论搁置一旁,
这些影片依旧试图用烹饪与饮食来探讨人性、传统、族群和阶级,也为我们呈现了可供讨论的厨务工作里的性别差异构成。
「食事者」系列观影
食事久远,他事后来
从人情、性别、地域,到本源
一起聊饮食人类学
分享“菜肴”,以食绘图
人情篇: 食之重,与食之轻
人情冷暖似粗茶淡饭,
幸运时扶摇直上,有些则含恨消失。
食物与人情,并不是两条平行线,
食物与性,周围也广布着禁忌。
从莎士比亚时代起,人们就惯以相同的字眼去描述二者,
经典的「饮食男女」,现在看来仍不觉有“过时”之感。
这些影像,联结饮食文化到现代家庭的关系、以及人之情欲当中。
性别篇:男人的内场,女人的厨房?
饮食文化是否男女有别?
在内外之分模糊的年代,
很少有人再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作为一种对女性的夸奖。
与此同时,也易忽视了厨房中更为隐形的性别政治。
这一篇章,延伸对人性与人情的探讨,
边看《诺拉五天》、《朱莉与朱莉娅》、《美食、祈祷和恋爱》…
边聊我们经历中 厨房里的空间、性别与权力。
地域篇:所有的饮食,都成了怀旧?
从“逾越节”的圣餐,到“巴贝特之宴”,
食物与信仰,错综交织,
架起桥梁,食味勾连起人们与家先,
连接所信仰的神祇。
吃,亦成为抵抗现代化入侵的最后堡垒,
在一烹一调中投注历史,
甚至在“食物”的味道里,
我们可寻得原始时代后,存留最久的学习印记。
本源篇:我是我所食
不愁温饱的年代,很少听到有人谈起“吃”的权利。
对许多人而言,吃某种特定的东西,
不只是为了追求饱腹,
更是想达到某种解放 或跃升。
如果回归土地、天空与海洋,
回到种植、运输、发酵、烹饪、品尝。
食事者探索的是每一环节的本源,
食化为肌,融于一体。
线下观影
x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飲食男女 (1994)
导演: 李安
主演: 郎雄 / 杨贵媚 / 吴倩莲 / 王渝文 / 张艾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 美国
片长: 124分钟
《饮食男女》将食物和情欲关联在一起,从最基本、最朴素的男女与家庭出发,击中台湾社会、华人家庭的苦与乐。
餐桌上节制的对话、巧妙的距离感、留白的语言,“明是饮食,而男女则是偷偷写的。”
一桌家宴,充斥着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上映30年,作为“父亲三部曲”的《饮食男女》,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心中的经典。
放映人:曹雨
(饮食人类学学者,反对标准化味觉)
时间:7月18日 19:30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3号皇朝阁1005时光艺术画室
报名费:38元/人 (会员半价参加 19元/人)
报名方式:添加明德影像微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