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购物车里没有产品

《西线无战事》:最被喜爱和憎恨的一战小说

1930年12月5日,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2年多之后,德国影迷涌入柏林的莫扎特大厅,观看一部最新好莱坞电影。但在电影放映期间,150名纳粹冲锋队的骨干在约瑟夫·戈培尔(Joseph Goebbels)的带领下进入影院。他们基本上都很年轻,没有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对着银幕狂喷反犹言论,反复喊着 “Judenfilm!”,同时从阳台上扔下臭气弹,向空中抛洒喷嚏粉,并将白老鼠放进剧院。考虑到这部电影是由国人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小说《西线无战事》改编而成的,而这部小说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让全国人民为之震撼,因此这个事件的发展有点令人震惊。

该书于1928年首次在德国报纸《Vossische Zeitunghe》上连载,于1929年1月31日出版,并立即成为文学界的一个巨作。在德国,初版在发行日就被抢购一空,头几周就有约2万册从书架上移走,到年底时销量超过100万册。在国外,《西线无战事》也很受欢迎,在英国和法国共售出60万册,在美国售出20万册。电影版权被环球影业以创纪录的4万美元抢走,电影也立即投入制作。

正如大多数美国高中生所知,《西线无战事》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周驻扎在前线的一个德国志愿兵连的故事。这部作品是对战争的恐怖的粗暴的审视。残缺的肢体,炸毁的马屁,饥饿的士兵在垃圾中寻找食物,部队受到毒气和炮弹的蹂躏,很少有人能活着离开。主角鲍曼本人在停战协议签署前不久的一个平静的日子里死去。就政策和战略而言,雷马克的反战杰作其实不具政治性,它挖掘了1914-18年间导致3700多万人伤亡的冲突后的全球悲痛。《纽约时报》的评论将《西线无战事》的人性描述为:”一部关于人类的档案——无论他们的生命如何被打乱,他们都能忍受战争,仅仅是战争。“

戈培尔是1933至1945年间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种人性,以及无情的政治不可知论,使戈培尔将《西线无战事》这部电影视为对纳粹意识形态的威胁。在12月放映的几周前,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在选举日给全国带来了“惊喜”,获得了640万张选票,占总数的18%。这是阿道夫·希特勒的一次惊人的胜利,使他的政党在议会获得107个席位,并使纳粹成为德国第二大政党。他的主要竞选信息,即统一德国并使其再次强大,在大萧条中引起了选民的共鸣。希特勒认为,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应归咎于国内叛国的犹太-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他提议撕毁《凡尔赛条约》,停止对盟国的战争赔款。这种”刀刺在背”的理论在历史上属无稽之谈,但却让平凡的德国人把这场冲突的责任推到了其他地方,这场冲突估计夺去了300万军人和平民的生命,这种轻松的话术推销破坏了魏玛共和国。

《西线无战事》可能是第一本脱销的国际畅销书,但它完全没有亲德宣传,以及对战争的诚实、冷静的看法使这本书成为纳粹的眼中钉。随着希特勒权力的增长,雷马克这本广受好评的小说(将于193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成为纳粹怒火的宣泄目标,因为它将德国步兵描绘成萎靡不振和幻灭的形象。希特勒拒绝相信日耳曼士兵是一支强大的战斗力量外别的什么东西,这种民族主义的历史改写在饱受打击的德国公民中得到了认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伟大遗产之一是,一旦签署停战协议,敌人就是战争本身,而不是德国人、俄国人或法国人。这本书抓住了这一点,成为世界大战的最终反战声明。”布兰迪斯大学美国研究教授、《好莱坞与希特勒,1933——39》的作者托马斯·多尔蒂博士说。”电影有同样的压抑基调,英雄没有取得战场上的荣耀。他死在伸向蝴蝶的那个著名场景中。这是一部非凡的电影,是早期有声时代第一部不由阿尔·乔尔森主演的必看影片。不幸的是,首映式处在纳粹主义历史上的一个活跃时刻。它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记忆,不是像雷马克所说的那样是无意义的屠杀,而是作为一项光荣的高尚的德国事业。”

《西线无战事》中的一个场景,伤病士兵正在教堂内受到照料。
士兵们躲在堑壕内的电影场景。
保罗·鲍曼(刘·艾尔斯饰)在受伤后得到了战友的帮助。

这部耗资125万美元的电影实际上已于12月4日在德国悄悄地在重重警戒下首次亮相。据《综艺》杂志记者说,当灯光亮起时,观众们都被吓坏了,或者被感动了,无法表示反对或鼓掌。然而,戈培尔正确地猜到,剧院会在12月5日的放映中放松警惕。他突如其来的暴行远远超出了像老鼠和喷嚏粉这样的男孩兄弟会恶作剧的范畴。放映机被关闭,在混乱中,被认为是犹太人的观影者遭到了野蛮的殴打(同时出席的还有未来的纳粹电影制片人——雷马克偶尔的酒友、知己——莱妮·里芬斯塔尔)。

戈培尔作为长着畸形脚的小个子,不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身体上的否决使他心力交瘁。他对《西线无战事》的憎恨既是一种个人恩怨,也是纳粹暴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公开展示之一。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制造混乱,恐吓电影观众,争取反对这部电影的支持。”在10分钟内,电影院就成了一个疯人院。”当晚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幸灾乐祸地说:“警察无能为力。愤怒的群众正在激烈地反对犹太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戈培尔将继续领导挥舞火炬的流氓,因为其他暴乱也爆发了。在维也纳,1500名警察包围了阿波罗剧院,抵挡住了试图破坏电影的数千名纳粹暴徒,但街上仍然爆发了破坏和暴力行为。其他的骚乱,如12月9日在柏林西区发生的骚乱,则更为悲观。《纽约时报》将其描述为 “相当有礼貌的骚乱,是可以带最好的女孩去看的那种”。 唯一可怕的是,它证明了其他人在听从纳粹的召唤。

环球影业总裁卡尔·莱默尔和雷马克在1930年的一座德国旅馆中。

到了周末,德国最高审查委员会推翻了原来的决定,禁止了《西线无战事》,尽管环球影业已经对影片进行了修改,对堑壕战的场景进行了”消毒“,并删除了将战争归咎于德皇的对话。环球影业创始人卡尔·莱默尔(Carl Laemmle)是一位来自德国的犹太移民,他对这部电影的争议性评价感到震惊。他给柏林的报纸发了一份电报,作为广告刊登,说这部电影不是反德的,它描绘的是一种普遍的战争经历(他的观点在波兰得到了证实,《西线无战事》因亲德而被禁止)。莱默尔的努力没有结果,纳粹的恐吓战术起了作用。也许整个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中最隐蔽的部分是使冲锋队有胆量在人们日常居住的地方进行攻击,正如多尔蒂在他的书中雄辩地指出的那样:

“无论是在大教堂般宽阔的电影院,还是在附近小别墅的舒适座位上,电影院都是一个安全和幻想的特权区——一个逃避、梦想的地方,从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厅之外的世界的烦恼中漂浮出来。这个世界,在大萧条的第一个寒冷的冬天,越来越难以保持自有的海湾。这就更有理由将纳粹煽动的暴力视为对一个神圣空间的亵渎。”

自始至终,雷马克都保持相对沉默,这是后来他所后悔的一个习惯。他曾被莱默尔招募去写剧本,并如传说中的那样,去扮演鲍曼,但都没有结果。作者希尔顿·蒂姆斯(Hilton Tims)在他的传记《最后的浪漫》中说,雷马克在首映前被一名纳粹使者拜访,后者要求他确认出版商未经他同意就出售电影版权。他的想法是他被犹太人骗了,戈培尔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宣传,以换取对纳粹的保护。雷马克拒绝了。

1933年5月10日,纳粹分子在柏林的歌剧院广场向他们的领袖敬礼,在这次焚书活动中,约有25,000册图书被烧成灰烬。

1933年5月10日晚,纳粹在德国上台四个月后,纳粹分子突袭了书店和图书馆,在火把的照耀下,将150多位作家的书扔进了由浸过毒气的原木组成的火堆。学生们在夜里尖叫,在大约25,000本书被焚烧时谴责每个作家。戈培尔称这是 “德国精神的净化”。

雷马克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犹太人,1933年1月31日,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的那一天,他在柏林。他得到消息说,纳粹正在向他开炮,于是驱车在黑暗中逃跑。在那个五月的夜晚,雷马克跑到他那豪华的瑞士家中才能安然入睡。到年底,纳粹将拥有《西线无战事》或其续集《归途》定为犯罪。所有私人副本都必须上交盖世太保。

雷马克将以《战后三友》完成他的三部曲,讲述了三个德国士兵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并都爱上了同一个垂死的女人。与《归途》一样,这本书卖得很好,并被改编成一部平庸的电影,尽管它是唯一一部由菲茨杰拉德担任编剧的电影。由于担心自己在瑞士的安全,雷马克于1939年乘船前往美国,在那里他将与他众多的姘头之一重逢,她是他在法国南部认识的女演员玛琳·黛德丽。虽然第二次与舞蹈家和女演员尤塔·伊尔塞·赞博纳结婚,但雷马克将有无数的风流韵事。从酒吧女郎和妓女到好莱坞或皇室成员,如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海蒂·拉玛(Hedy Lamarr)、路易丝·雷纳(Luise Rainer)和莫琳·奥沙利文(Maureen O’Sullivan,长期传言他打掉了唯一的孩子),雷马克的绯闻传得铺天盖地。

随着二战的进行,雷马克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却不知道他的家人正在遭受悲惨的苦难。他的姐夫成了战俘;他父亲的第二任妻子自杀了,但困扰雷马克一生的却是他小妹的遭遇。1943年9月,住在德累斯顿的时装设计师艾尔弗里德(Elfriede)被她的房东告发,并被盖世太保以 “失败主义言论 “和 “颠覆军事力量 “的罪名逮捕。她在一次虚假的审判中被判处死刑,”作为一个不光彩的颠覆性宣传者为我们的敌人服务”。12月12日,埃尔弗里德被送上了断头台。

在埃尔弗里德被监禁期间,法官在审判中的总结记录在一次空袭中被毁。根据蒂姆斯的说法,在宣布判决时,法官据说说:”我们判你死刑。我们判处你死刑是因为我们无法逮捕你的兄弟。你必须为你的兄弟受苦。”雷马克将他1952年的小说《生命的火花》献给了艾尔弗雷德,但在最后的转折中,这段话在德文版中被省略了,这是对那些仍然视他为叛徒的人的冷落。

至于那本开启他的事业并结束他与祖国关系的书和电影,它们后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自1929年首次出版以来,《西线无战事》估计已售出3000万至4000万册,而这部电影将赢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它仍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电影之一。

翻译:Ployd

编辑:Ployd

谢谢您的支持!
Ployd
Ployd
We rewrite memory much as history is rewritten.

最新文章

系列观影 | 巴贝特的盛宴,找回心中遗忘的恩典

10月17日 19:30 系列观影《巴贝特之宴》

观影会|幸福与面子的两难,在秋日品一颗爱情糖的酸甜

华裔导演伍思薇,用一部轻松的爱情喜剧,道出了东亚人们在爱里常常遇到的普遍困境

玛克玛尔巴夫十部佳片:“拍电影是为了呼吸”

Taste of Cinema 选出的玛克玛尔巴夫最杰出的 10 部电影

观影会| 如何编织波斯地毯

对于西亚大地上的游牧民族来说,“Gabbeh” 就是生活本身。这样的地毯永不复制,因为一个故事不会重复两次

相关文章

更多

铁幕飞地 02:斯巴达克史前史,英国水手的“启蒙”和“野球”文化

足球最早进入俄国是通过港口城市圣彼得堡和敖德萨,逐渐传到基辅、哈尔科夫,尤其是第二大城市莫斯科...

《文明》BBC 1969年系列纪录片中英字幕 09

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当代艺术历史最具雄心壮志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由著名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担任编剧与主持,探讨西欧文明,而爵士更在本片中界定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文明》BBC 1969年系列纪录片中英字幕 08

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当代艺术历史最具雄心壮志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由著名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担任编剧与主持,探讨西欧文明,而爵士更在本片中界定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文明》BBC 1969年系列纪录片中英字幕 07

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当代艺术历史最具雄心壮志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由著名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担任编剧与主持,探讨西欧文明,而爵士更在本片中界定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文明》BBC 1969年系列纪录片中英字幕 06

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当代艺术历史最具雄心壮志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由著名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担任编剧与主持,探讨西欧文明,而爵士更在本片中界定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