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购物车里没有产品

玛克玛尔巴夫十部佳片:“拍电影是为了呼吸”

1979 年伊斯兰革命兴起后,艺术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都受到诸多限制。制作电影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以遵守伊斯兰教的规范。伊朗电影“新浪潮”早在 1979 年革命前十年就已开始;然而在革命后,上述的规制却进一步激发了伊朗电影人的热情,去探索不会明显违反规则的抽象概念。

伊朗新浪潮的一些中心人物(如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和苏赫拉布·沙希德·萨利斯)在革命前就已开始拍电影,但莫森·玛克玛尔巴夫可以说是“新浪潮”里在革命后方才开启电影生涯的最重要人物。

玛克玛尔巴夫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为了赚钱养家,他 8 岁就开始工作。后来,17 岁的玛克玛尔巴夫和几个朋友计划袭击一名警察,为他们反独裁的民兵组织偷一把枪,结果是他中枪并被捕入狱。当了五年的政治犯,其中六个月被严刑拷打。在狱中,他开始写作,出狱后不久便开始了电影生涯。

基于其贫穷的遭遇和政治活动的背景,玛克玛尔巴夫的电影成为了下层阶级和受政治压迫者的代言。他开始激进地表达对当权者、资本主义和审查制度的不信任。即便他的早期作品呈现了某种伊斯兰理想主义,但在之后的电影中,他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在风格与内容上皆表现出实验倾向。

如今,在拍摄了 28 部长片之后,他已成为全世界最不拘一格的电影人之一。玛克玛尔巴夫是一位无畏的导演,一个敢于触及回避之物的真正的哲学家。他探索电影本体,以及完成一部电影所需要的一切,为艺术保持其相关性乃至实用性而进行着内在斗争。

玛克玛尔巴夫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影像,为新的话语呈纳空间。以下是 Taste of Cinema 给出的玛克玛尔巴夫最杰出的 10 部电影:

10. 小商贩 The Peddler (1987)

这是本片单中唯一一部在玛克玛尔巴夫蜚声伊朗电影界之前拍摄的影片。《小商贩》由三部短片组成,每部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底层社会人民的生存障碍。

《小商贩》摒弃了以往此类主角的英雄主义色彩,来窥探工人阶级的内心世界。此前,刻画“工人阶级英雄”是一个常见的套路。但在《小商贩》中,玛克玛尔巴夫不屑于使用这种叙事,在社会不公中挣扎的主角们,并没有十分明晰的生存路径。

第一个短片讲述一对贫困夫妇在城市市集中试图抛弃他们的新生儿,只为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第二个故事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年轻人,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而舍弃自己的生活。第三部短片关于阿富汗移民在伊朗受到的社会政治歧视。

《小商贩》是玛克玛尔巴夫之后十年电影的一个绝妙开端:粗砺、政治、前卫。

9. 男演员 The Actor (1993)

在拍摄《男演员》之前,玛克玛尔巴夫主要与素人合作。他经常表达自己的兴趣在于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而非聘用训练有素的演员来完成表演。《男演员》是他首次执导有一流演员阵容的影片。男主角的扮演者阿克巴尔·阿卜迪 (Akbar Abdi)在当时凭借富有喜感、讨人喜欢的角色,深受全国观众喜爱。

与阿利安卓·岗札雷·伊纳利图(Alejandro G. Inarritu)的《鸟人》一样,《男演员》的灵感也来自一位演员的真实故事。阿卜迪在片中扮演自己——一名当红演员,努力摆脱被塑造成蠢角色的命运,渴望转战文艺片场。他希望自己被认真对待,但他精神错乱的妻子却迷信婚姻(以及婚姻的必然结果——生育)是逃离女性生存困境的灵丹妙药。

8. 意中人的婚姻 Marriage of the Blessed (1989)

《意中人的婚姻》直接探讨了两伊战争的残酷、“描写”的伦理以及大众媒体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影片主角是一名战地摄影师,他在一次恐怖的袭击中幸存并被遣散。讲述了他在亲历战争之后竭力适应正常生活的故事。

《意中人的婚姻》这部影片关于集体的伤痛,以及媒体如何利用这种痛苦来推销自身并为战争火上浇油。玛克玛尔巴夫在影片中填充进大量革命口号,以解剖其意义以及它们在动员群众方面所起的作用;这些口号的背后是记者,他们打字机的咔嗒声与机枪的扫射声重叠在一起。

这部影片是玛克玛尔巴夫电影标签的开端,即通过对拍摄行为的揭露来打破第四堵墙。进入第三幕,我们跟随主人公穿越贫民窟,痴迷地拍摄无家可归者的照片。当观众开始质疑镜头真实性时,画面传出警笛声,随后一名警官质问摄制组在做什么。

我们听到摄制组说 “卡”,但玛克玛尔巴夫要求他们继续,并向警官保证这是电影拍摄现场。玛克玛尔巴夫承认,他需要利用贫困者和受压迫者的形象来表现大众传媒的剥削。

7. 纯真时刻 A Moment of Innocence (1996)

《纯真时刻》整一部电影都在为一个瞬间做铺垫,在一个画面中达到高潮。在影片中,玛克玛尔巴夫扮演自己,指导一名 17 岁的男孩重演年轻的玛克玛尔巴夫试图从一名年轻警官手中偷走手枪并刺伤他的场景;与之平行的是,前警官也在指导一名男孩在同一场景中扮演年轻的自己。

这部纪录片式的戏剧在现实中穿梭,在 “再现导演”和 “再现警官”两个场景之间横跳。人物的内在在虚构与真实之间流动,直到每一句话的真实性都受到质疑。在后半部分,我们已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剧本。

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其真诚,透过微小细节讲述故事的精细,并在叙事的内部不断自我创造。我们在一个场景中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在下一个场景中却被证明是编排好的。以致于我们不断地从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个被反复重演的简单事件,直到我们开始质疑自己对叙事的认识。

6. 骑单车的人 The Cyclist (1989)

玛克玛尔巴夫的成名之作《骑单车的人》以新现实主义聚焦了阿富汗移民艰苦的离散生活,表现他们在伊朗作为二等公民和低收入者所遭受的苦难。

“单车手”是一位阿富汗移民,妻子患病住院,拖垮了整个家庭。别无他法,主人公纳西姆(Moharram Zainalzadeh 饰)和一个街头骗子达成交易,骗子说如果纳西姆在小镇广场上骑整整七天的自行车,他就会支付纳西姆住院费。

纳西姆在小镇广场上不停地骑车,人们打赌他能不能活下来,一些人为了获得经济收益想尽办法消耗纳西姆的耐力。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纳西姆用火柴棍支撑自己的眼皮以防因疲惫而突然闭上。

5. 魔毯 Gabbeh (1996)

《魔毯》可能是玛克玛尔巴夫最受国际赞誉的影片,它预示着玛克玛尔巴夫的创作方向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极简、冥想和田园牧歌的《魔毯》是玛克玛尔巴夫首次对沉默的实践,并由此抵达诗意。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 Gabbeh 的女孩,她是 Gabbeh 地毯的化身——Gabbeh 是游牧部落 Qashqai 编织的一种波斯地毯。Gabbeh 地毯历经四季的漫长编织,以抽象形式来叙述生命的故事。

玛克玛尔巴夫曾亲口说过,《魔毯》是他对色彩的致敬。他向我们展示了游牧部落如何从大自然中提取色彩,并将其染成织物。色彩被赋予了历史。羊群以绿草为食,羊毛被剪下来做成衣服,煮沸的花朵是染色剂,而Qashqai 人则穿着这些五颜六色的衣裳向自然致敬。

4. 伊朗电影往事 Once Upon a Time, Cinema (1992)

玛克玛尔巴夫电影作品中真正的瑰宝,也许是他最巧妙也最复杂的电影。

影片以 Nasir-uddin Shah 的御用摄影师拍摄的真实片段开始。19 世纪中后期的波斯国王 Nasir-uddin Shah 生活奢靡,用税款雇佣皇家摄影师是他的嗜好之一。影片从真实镜头慢慢过渡到对默片电影的模仿,描绘了 Nasir-uddin Shah 御用摄影师的虚构韵事。

本片是伊朗电影近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其所包含的标志性意象可能比玛克玛尔巴夫的其他影片都要多。从明目张胆的剽窃到戏仿,再到纯粹的电影之问,《伊朗电影往事》是玛克玛尔巴夫最具创造性的电影,带来伊朗电影史上最令人愉悦的电影体验之一。

3. 试验民主 Testing Democracy (2000)

作为玛克玛尔巴夫在《Tales of an Island》选集中的一部影片,《试验民主》对于玛克玛尔巴夫的意义就如同《白痴》(The Idiots)对于拉斯·冯·提尔一样。玛克玛尔巴夫充分利用了数字电影为导演提供的激进之可能。

影片以摄录机(camcorder)镜头中玛克玛尔巴夫指导灯光和导演场景为开始。摄录机操作员叫来玛克玛尔巴夫,两人在车上就数字电影的制作进行一番谈话。玛克玛尔巴夫说,小型摄录机是电影表达的终极工具,它消除了电影制作者与最终产物之间的障碍,是一支真正的创作之笔,有助于对抗审查制度。有了摄录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电影人。

实际上,这部影片的重要背景是 1999 年的议会选举。通过精心策划一些伊朗电影中最离奇怪异的场景,玛克玛尔巴夫在此大胆地表达政治的荒谬性。

电影中最神奇的时刻之一,或许就是玛克玛尔巴夫对着一群 “海鸥” 观众发表的演讲。“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我要离开议会了”, 他一边朗诵诗歌,一边批评海鸥 “飞得不好”。

然后他起航,驾驶一艘装满粉笔木板的汽艇。在茫茫大海中,一位女士跳伞而下,拒绝让玛克玛尔巴夫投票,因为他没有任何可证明身份的东西。

《试验民主》是一次电影制作的操练,一篇关于政治荒诞和数字电影力量的影像散文。

2. 万籁俱寂 The Silence (1998)

《万籁俱寂》是玛克玛尔巴夫的又一部极简主义诗意杰作,探讨了音乐的概念。玛克玛尔巴夫的强项之一一直是为了新的纯粹体验而放弃过去的实践典范,这也真实地展现出他为了拍摄这部影片而转换视镜的意志有多么强烈。

Khorshid 是塔吉克斯坦的一名盲人童工,房东经常威胁要将他一家赶走。他只有几天时间来凑够钱,帮母亲支付这个月的房租。

情节就是这么简单,但影片的魅力存在于 Khorshid 每天从家到工作地的旅程。Khorshid 喜欢美妙的声音,这常常把他拉到本不会抵达的地方。最动人的场景之一是,在当地集市上,Khorshid 的监护人暂时放开了他的手,当她转过身来发现 Khorshid 已消失在人群中时,她也闭上了眼睛,寻觅最美妙的声音,以找到他的去处。

Khorshid 在一家制琴坊工作,帮助制琴师调试乐器。《万籁俱寂》展现了音乐在塔吉克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童工生活中的艰辛,部分来源于玛克玛尔巴夫作为童工的亲身经历。

《万籁俱寂》的核心是对音乐以及那些美妙和谐声音的哲学探索。

1. 电影万岁 Hello Cinema (1995)

《电影万岁》是玛克玛尔巴夫的代表作,也是其电影作品的一个缩影。

为庆祝电影诞生 100 周年,玛克玛尔巴夫在当地报纸上发出演员招募,征求没有表演经验的素人在特定的一天前来试镜。制作团队原本预计最多只有 1,000 人,但在影片开场我们却看到了超过 10,000 名应征者。报名者被告知他们是在为玛克玛尔巴夫的下一部电影试镜。

玛克玛尔巴夫的问题很简单: “你为什么对表演感兴趣?“、”你想扮演正面角色还是反派?”等等,但影片的魅力在于他对每场试镜的操控和戏剧性的注入。他让人们相互对立竞争,看着他们背叛自己几秒钟前所做的陈述,只为了能参演著名导演的电影。

他让演员模拟集体枪战的现场,要求人们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并自我剖析想当演员的理由。主要的一个测验是让报名者在 30 秒内哭泣。在影片的中段,我们看到报名者因在 30 秒试镜后被拒绝而展露的愤怒。他们要求 Moharram Zainalzadeh(玛克玛尔巴夫《骑单车的人》中的主要演员,现在是一名摄影师)接受同样的测试。结果催人泪下。Zainalzadeh 在 10 秒钟内开始哭泣,讲述他为了电影流了多少泪,为了出演《骑单车的人》做了多少努力。

当两个年轻女孩无法按要求哭泣时,她们坚称哭泣对于表演艺术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当她们代替玛克玛尔巴夫的位置去试镜其他人,她们很快就拒绝了那些没有哭出来的演员。

玛克玛尔巴夫知道如何创造戏剧,如何将现实编织成优雅的电影叙事。我们看到一个女士要求与玛克玛尔巴夫本人交谈;她说她爱上了一个男人,但他已经出国,她需要在玛克玛尔巴夫的电影中出演以获得签证,与他团聚。几年后,她在玛克玛尔巴夫的电影中扮演名为 “Gabbeh ”的角色。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想演 “好角色 ”却总是被塑造成坏人的男士;并能在几年后的《纯真时刻》中见到他。

《电影万岁》是一部向电影致敬的作品。它是最纯粹、最美丽的电影实录;是最有魔力的银幕。亦是玛克玛尔巴夫电影的一个象征。

玛克玛尔巴夫是一位有远见的电影人、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他相信电影能改变现实,他的艺术作品总能挑战观众舒适度的极限,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拍摄的关于阿富汗移民的电影《阿富汗字母》使得政府首次向阿富汗移民开放公立学校和大学。他的电影促进了立法改革。

玛克玛尔巴夫的特点还在于他对文化永不满足的追求。他很少拍摄同一题材和同一民族的电影。每部电影都从不同视角探索新的观念。在风格、内容和意识形态上各不相同,尽管它们可能并不总是最合口味的,但总能引人深思。

谢谢您的支持!
明德影像
明德影像
明德影像是一座人文档案馆,线下资料馆坐落于地扪书院,致力于数字档案保存与公共教育研究

最新文章

观影会| 如何编织波斯地毯

对于西亚大地上的游牧民族来说,“Gabbeh” 就是生活本身。这样的地毯永不复制,因为一个故事不会重复两次

明德会客厅004|记忆的虎灵,寻找尚未存在者

8月1日 《热带疾病》观影会回顾

观影会|热带谵妄,爱是所有人都会得的疾病

在阿彼察邦的影像中做梦,褪去自我,进入(或重新进入)无限的存在。

明德会客厅003|我们生来赤裸,余下的都是在变装

5月23日《巴黎在燃烧》观影会回顾

相关文章

更多

观影会| 如何编织波斯地毯

对于西亚大地上的游牧民族来说,“Gabbeh” 就是生活本身。这样的地毯永不复制,因为一个故事不会重复两次

明德会客厅 001|从赛璐璐到数码,再也不回来

4月14日 《电影的虚拟生命》读书会回顾

拒绝向流媒体投降的影迷:“总有一天你们会用面包来换我们的 DVD”

各种类型的实体媒介粉丝往往把自己看作是天启之下的生存派——“当流媒体网站兴起时”,有人告诉我,“人们认为我还在收集(实体光盘)是疯了,但现在我觉得我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Carax, Leos 莱奥·卡拉克斯

本文带我们回顾了《神圣车行》之前的卡拉克斯,他如何从回应情感的冲动、充满诗意与抒情的影片,来到对图像和声音的处理更为温和的“自然主义”。

赫尔佐格:我始终觉得,电影学院不适合我

我始终觉得,电影学院不适合我。我既未接受过正规训练,也没替什么人当过副导演。我最初拍的那些电影,都发自我内心最深处对自己的承诺。

建设乡村电影院

之后,地扪书院·明德影像资料馆将会逐步对外打开。目前只接受组织机构,以及有正当目的的个人和团队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