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

购物车里没有产品

远途旅行:探险的另一副面孔

对于法国电影工作者而言,法属非洲殖民地曾经是一块首选之地。战前的法国纪录片多偏向殖民主义立场,而战后拍摄的作品却呈现出一种新的风向,即重新质疑的态度,或是质疑殖民主义,或是质疑对非洲文明所表现出的轻蔑。新的前景也出现了,自法国纪录片创始之时,它便一直被远行的意象所缠绕。廉价小商品所粉饰的异域风情、滥竿充数的东方主义、透过滤镜与背光手法掩饰其贫困落后现状的“美景”画面……坦言之,这些主题从未停止存在,并一直占据旅游纪录片的一席之地。对此,罗兰·巴特在关于意大利纪录片的文章《失去的大陆》中定义了这种行为:“面对异国的任何东西,执政当局只认同两种类型的行为,两者都是残缺破碎的:要么承认它不过像一场木偶戏表演,要么剥夺其特质,使之成为一种对西方的纯粹反应。

全新的领域展现在电影探索者面前:高山顶峰与大海深渊之处。随着登山者、洞穴学家、潜水者、史前考古学者、极地探险家的脚步,技术不断完善发展的纪录片镜头下不仅保留了征服者的伟大探险(据登山冒险家的说法,它们都是“对无益之地的征服”),也有寻常人类脚步无法触及之地。同样,那些地图上最后的无人踏及的“空白地带”——如亚马孙——也渐渐揭开了所谓“荒蛮之地”的真实面目。导演马塞尔·伊萨则继续着自己对无主之地的探索,他热衷于那些未被地理学家描绘的“大陆”,如今,他被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山题材导演之一。他经常与另一位著名的导演兼探险家让-雅克·朗格潘合作。马塞尔·伊萨的代表作有《帕迪拉克》(Padirac, 1948)、《攀登阿那布尔那峰的胜利》(Victoire sur I’Annapurna, 1954)、《新地平线》( Nouveaux Horizons,1955)、《世界环游快车》 (Tour du monde express, 1956)《南方之星》(Les étoiles de Midi,1960)等。《攀登阿那布尔那峰的胜利》讲述了当时的探险家莫里斯·埃尔佐格与路易·拉舍奈的探索创举,这部影片之所以尤其值得一提,是由于它的拍摄严格遵循了纪录片的基本原则,避免了后期的镜头重建。不过,正如伊萨本人所写:“1950年,我们是第一批受当局批准在尼泊尔中心地区进行探险的人群,与麦加一样,当时的尼泊尔对于外人还是禁地。”这显示了导演的双重功绩,因为在1939年,正是同一位导演拍摄了著名的《麦加朝圣》。想要造假是轻而易举的,因为没有人会去查证,然而,他还是选择牺牲了所有关于胜利的画面,因为摄影机与登山者一起冻住了。电影工作者对器材的依赖与对同伴的信赖是同等重要的。

《攀登阿那布尔那峰的胜利》(Victoire sur I’Annapurna, 1954)

让一雅克·朗格潘的作品则有《冰冻之地》(Terre des glaces, 1949)、《格陵兰》(Groenland,与伊萨共同拍摄,1951)、《人与山》 ( Des Hommes et des montagnes,1953)《雪》( Neiges,1955)《 峰之路》(La Route des cimes,1957)等。他也拍摄航空飞行题材, 如《圣埃克絮佩里》(Saint-Exupéry,1957)、《天空中的人》(Des Hommes dans le ciel克里斯·马克撰写评论,1959)、《速度随心》(La Vitesse est a vous, 1961)等。而法国南极探险队的一次任务则成了马里奥·马雷(Mario Marret)的电影主题(《阿黛利地》(Terre Adélie ), 1953 )。

《天空中的人》(Des Hommes dans le ciel,1959)

克里斯·马克撰写的评论:

借着自动潜水装备的帮助,著名的雅克一伊夫·库斯托把镜头转向了海洋,在1956年的《寂静的世界》(LeMonde du silence)令他在公众中享有盛誉之前,雅克一伊夫·库斯托已拍有《沉船》(Epaves, 1945) 《沉默风景》(Paysages du silence, 1959)《暗礁之周,海豚与鲸》  (Autour d'un récif, dauphins et cétacés, 1949 ) 《潜水日志》(Carnets de plongée,1950)等影片。《寂静的世界》是他与路易·马勒(Louis Male)共同完成的,后者当时年纪尚轻,日后也成为法国纪录片的著名人物。

而在那些“横向旅行”,即不沿袭传统路线环游世界的旅者之中,我们首先会注意到克里斯·马克的名字,这个名字在半个世纪以来的纪录片历史中被反复提及,其中有三部作品出于作者的意愿而没有再进行传播,这就是《北京的星期天》(Dimanche a Pékin, 1956)《西伯利亚来信》(Lettre de Sibérie,1958)和讲述初期以色列的《以色列建国梦》(Description d'un combat,1960)。

《北京的星期天》(Dimanche a Pékin, 1956)

《北京的星期天》是一段旅行记录,一个孤独漫步者的笔记,借助16毫米摄影机和一颗强烈的好奇之心完成。它首先是一段关于想象中的中国之旅,这个中国是儒勒·凡尔纳与马可·波罗的中国,仍停留在耶稣会士传教年代所说的“中国之旅”的传统之中,镜头带着亲切而天真的好奇色彩,探寻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它充满希望,因为当时的中国刚刚从几十年的艰难历程中解脱出来:反殖民战争、内战、反抗侵略者的抗日战争……漫步于通往明王朝陵墓的道路上,遥远的记忆重返:“在童年景象中漫步是多么有趣……”据1957年8月16日收到的信件表明,审查机构当时要求导演删除(或修改)旁白中的某些评论,尽管未获成功。这些评论的类型如下:“因为对抗资本主义的革命已被发起,是的,但同时也对抗着尘埃、病菌与蚊蝇。结果是,资本家仍在中国留存,却不见了一只苍蝇。”至于那些“情人们轻声谈论着五年计划”的话也是不行的。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确实曾存在一批对法国友好的人士,之后便进入“大跃进”时期。当时的中国曾是许多作家、摄影家与电影导演频繁莅临的圣地。最后一部热情地描述此番图景的作品是罗培·门涅戈兹的《长城之后》,其评论由西蒙娜·德·波伏娃担任。

《西伯利亚来信》(Lettre de Sibérie,1958)
谢谢您的支持!
明德影像
明德影像
明德影像是一座人文档案馆,线下资料馆坐落于地扪书院,致力于数字档案保存与公共教育研究

最新文章

系列观影 | 巴贝特的盛宴,找回心中遗忘的恩典

10月17日 19:30 系列观影《巴贝特之宴》

观影会|幸福与面子的两难,在秋日品一颗爱情糖的酸甜

华裔导演伍思薇,用一部轻松的爱情喜剧,道出了东亚人们在爱里常常遇到的普遍困境

玛克玛尔巴夫十部佳片:“拍电影是为了呼吸”

Taste of Cinema 选出的玛克玛尔巴夫最杰出的 10 部电影

观影会| 如何编织波斯地毯

对于西亚大地上的游牧民族来说,“Gabbeh” 就是生活本身。这样的地毯永不复制,因为一个故事不会重复两次

相关文章

更多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生态可持续的电影经典!

戈达尔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奥德赛”,向我们证明了重新观看和重新混合电影档案的无限可再生性。

克里斯·马克的遗产问题

艺术遗产从来不缺继承候选人。

惊颤与先知:为什么电影人克里斯·马克激进的图像作品影响了如此多艺术家?

克里斯·马克是一个魅影,一名逃脱术高手,一个变形人。他总是在行动,有时逆潮而上;他采集、记录、思索图像;他告诉我们,我们不必成为奇观的奴隶,而是可以把摄影作为思想的利器。

克里斯·马克记录/发明日本:异国 Le Dépays

《Le Dépays》是一本由克里斯·马克尔(Chris Marker)创作的关于日本的照片和文字作品。这本书如今已经很难找到。

克里斯·马克:余下的便是沉默

电影可能是一种祭坛,观众可以在这个祭坛上挂满他们的想象,用他们自己的形象替换电影中的形象,然后带着这个想象的画面离开

克里斯·马克的装置艺术综述

我们在此提供关于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的“装置艺术”的第一份真正综述,希望它能为未来的研究人员开启了解这位艺术家作品中最少被研究的一面的大门。"